6.29.2011
Lullaby-the sleepover show in Barbican Centre
最近在Barbican Centre網站上看到這個很有趣的sleepover秀(其實之前在Science Museum就有類似爸媽可以帶這小孩到博物館過夜的活動,真的很羨慕英國的小孩可以有這樣的經驗啊!),由英國劇團Duckie演出的Lullaby將Barbican戲院改裝成容納50人的大通舖,觀眾到達之後會被要求換上睡衣鑽到棉被裡,欣賞他們的演出直到睡著,早上醒來之後還提供了早餐,比起演出的內容,更好奇的是大家睡在一起看戲是什麼情況啊!
一人票價是42鎊!
6.27.2011
Tom Ford New Beauty Collection



via WWD
6.24.2011
STELLA ARTOIS BLACK: THE BLACK DIAMOND
Like Stella Artois? A fan of Film Noir? Here you can get both!
為了行銷這個由啤酒品牌Stella Artois同間公司所出產的新系列啤酒, 他們推出了這場互動式的演出。 背景是1960年的巴黎, 一齣關於愛情、鑽石、 偷竊、 詛咒、 欺騙、 和慾望的故事...少數獲選的幸運觀眾將有機會成為故事中的角色, 參與其中並解開這場懸案的謎底。


The Black Diamond將在7/3-24 於倫敦 Shoreditch 上演, 想試試手氣的人快去這邊登記!
6.21.2011
Mika Ninagawa Solo Exhibition in Taiwan

蜷川實花的台灣粉絲有福了!從7/23日起,MOT/ARTS與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將舉辦蜷川時花的台灣首次攝影個展。
以下是官網介紹:
「蜷川實花跨足攝影、製片、電影、時尚等領域,以獨特鮮豔飽和又迷幻的畫面風格聞名。這次展出的經典作品來自「Liquid Dreams」、「Everlasting Flowers」、「Acid Bloom」三個系列,捕捉了金魚和花朵短暫卻絢爛外表的生命瞬間,高飽和的畫面調和出近乎怵目驚心的不真實華麗感,模糊了真與假、生與死的界限,使大膽瑰麗的影像背後,微微透出一股曖昧不明的詭譎氣氛。」
此外,主辦單位還一同舉辦了蜷川實花的簽書會以及藝術講座,喜歡的人不要錯過了。 先放上幾張她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一下。
MOT/ARTS- Flower and Goldfish
2011/7/23-8/29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22號3樓
TIVAC- noir and SAKURAN
2011/7/23-9/11
台北市遼寧街45巷29號
6.13.2011
"Life's too short for the wrong job." campaign
又到了畢業的季節,最近facebook充滿著大家的畢業典禮照片,好希望快點輪到我阿!畢業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呢?沒有繼續升學的話,當然就是找工作啦!相信很多即將要踏出校園的畢業生們現在應該有點恐慌吧!確實找工作不容易,找到好工作就更困難了,看看這個德國版104人力網的廣告,非常的幽默,創意十足,希望可以舒解一些社會新鮮人的恐惶囉!


6.11.2011
6.07.2011
UNIQLO SAVE JAPAN! T-shirts 6/26 on sale worldwide




6.05.2011
The Heard and the Unheard-Soundscape Taiwan in Venice Biannual 2011
這次到威尼斯主要是為了藝術界的雙年展盛事,除了可以看各個國家館的展覽之外,當然也不能錯過遠渡重洋而來的台灣館《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今年的代表藝術家蘇育賢跟王虹凱分別用不同角度切入了台灣底層小人物的那些不被重視的"聲音",非常有趣又令人省思!
蘇育賢的作品《那些沒什麼的聲音》分別請台灣的外籍漁工、拾荒者和流浪漢唱出自己的聲音,還成立了獨立音樂品牌Indi-Indi,在展場除了可以看到他們的music video之外,還可以買到他們發行的專輯,甚至還贈送由拾荒者回收的塑膠樂器!
王虹凱的作品《咱的做工進行曲》則是收錄了雲林製糖廠那些退休的員工們的聲音,王虹凱特地邀請他們回到昔日工作的地方錄下他們生活環境的聲音,在展場古蹟式的投影牆壁放映下非常有懷舊的感覺!
除了藝術家的作品之外,這次也特別展出台灣音樂的資料庫,展場特別也布置成有點像酒吧的隨性感覺,讓參觀者更可以了解台灣聲音的社會脈絡,真希望藉由這次雙年展可以多讓世界了解台灣!
P.S: 這次雙年展的藝術家獎是曾經介紹過的Christian Marclay的《The Clock》! (文章在這)
蘇育賢的作品《那些沒什麼的聲音》分別請台灣的外籍漁工、拾荒者和流浪漢唱出自己的聲音,還成立了獨立音樂品牌Indi-Indi,在展場除了可以看到他們的music video之外,還可以買到他們發行的專輯,甚至還贈送由拾荒者回收的塑膠樂器!
王虹凱的作品《咱的做工進行曲》則是收錄了雲林製糖廠那些退休的員工們的聲音,王虹凱特地邀請他們回到昔日工作的地方錄下他們生活環境的聲音,在展場古蹟式的投影牆壁放映下非常有懷舊的感覺!
除了藝術家的作品之外,這次也特別展出台灣音樂的資料庫,展場特別也布置成有點像酒吧的隨性感覺,讓參觀者更可以了解台灣聲音的社會脈絡,真希望藉由這次雙年展可以多讓世界了解台灣!
P.S: 這次雙年展的藝術家獎是曾經介紹過的Christian Marclay的《The Clock》! (文章在這)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