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12
L'invention du sauvage - Musée du quai Branly

主題海報
整個展圍繞著「人類動物園」(Zoos humaines)這個主題,回遡種族歧視的源頭。15世紀到18世紀之間,一些長相奇特的人在歐洲開始被當作宮廷畫的主題,像是以下這幅著名的「貓臉女士」因她濃密的臉部毛髮而被描繪。19世紀開始,這些人被當作展示品般在咖啡廳、劇院等地方亮相,而後演變為馬戲團的「噱頭」,像是侏儒、連體嬰、巨人們都淪為「怪胎秀」的主角。

Antonietta Gonsalvus de Lavinia Fontana (1585)

Miss Addie Jones Elliot (late 19th century)

(19世紀美國著名的馬戲團,展示各種「怪物奇人」造成轟動)
其中,黑色維納斯(Vénus Hottentote)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19世紀初, 一位來自南非的女孩Saartjie Baartman因特殊體型在英國、法國相繼被展示,淪為大眾娛樂的犧牲品。有興趣的人可以找這部電影來看,了解當時的歐洲人如何因自大與無知,開始了「歧視」的悲劇。
Vénus Hottentote (真實照片)

此外,19世紀開始,人類學的研究也被催動,西方學者將人們依不同膚色作為區隔,形成「種族」這個觀念。而後的萬國博覽會及殖民博覽會中,更是看到殖民者將「次等種族」放在柵欄中給大眾觀賞,如同動物園般展示著這些本應同等的人們。




當時被展示的人
1800-1940年間,有超過100萬人參觀了這些展覽,被展示的人高達3萬5000人以上。而今天雖然這些「人類動物園」都已被禁止,但歧視的問題都一直存在著。策展人Lilian Thuram希望經由這樣的展覽,讓大家反思種族隔閡的正當性。
也許是因為身在國外感觸特別深,但像是我曾經被流浪漢大吼過我們是吃狗的民族(!!),聽到這種荒謬的話,當下真的是很無言。言歸正傳,推薦給大家這個相當有意義的展覽,以下的導覽影片雖然都是說法語,但也可以欣賞到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非常特別。
2011/11/29-2012/06/03
Musée du quai Branly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