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012
中川政七商店
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日本關西的品牌『中川政七商店』,是我這次去奈良玩的時候指名一定要造訪的店噢!濃濃的和式風情非常符合奈良當地的氣氛!自古以來,奈良就以手工製的麻布聞名,而中川政七商店就是延續了這個傳統工藝的傳統並以現代設計加以包裝,販賣各式各樣生活商品,每一樣都充滿質感!
(連商標也好可愛!)
如果你和我一樣熱愛雜貨以及奈良小鹿圖案的各式各樣商品的話,中川政七簡直就是天堂~手帕非常精緻可愛。(手帕定價600円)
細緻的刺繡布袋(定價2,600円)
擁有400年歷史的「土佐內刃物」刀子,作成鯨魚的樣子好可愛!(定價2,000円)
茶包與小鹿仙貝都很適合拿來當伴手禮!(茶包定價500円,鹿仙貝定價650円)
設計感滿分的日式糖果!(定價1,300円)
紙膠帶迷不可錯過的大佛與小鹿膠帶!(定價735円)
刺繡(奈良繪)的布製書套,好喜歡這種低調又細緻的工夫!(2,400円)
看了這幾樣商品有沒有很心動呢?連我都開始想念奈良的小鹿了!
p.s: 奈良的本店也有茶房噢!
2.24.2012
CITIZEN K

今天也要介紹一本同樣是CP值很高的法文時尚雜誌 ”CITIZEN K”,這是一本季刊形式的時尚雜誌,相較於動則兩百塊起跳的時尚雜誌,CITIZEN K只要四十塊錢不到(一本只要一歐元!你沒看錯!), 你會想:內容應該不怎麼樣吧!錯了!這本我一看就愛上的雜誌,內容非常精彩,且相當有特色,照片多具有強烈的挑逗加上性暗示,但卻一點也不低俗,就算是靜物照,構圖呈現也都很用心編排,雖然照片多為棚拍(可能他們沒有像VOGUE這種大集團有這麼多經費吧!),但絕對不會讓人有偷工減料只在賣廣告版面的感覺。



2.23.2012
【 85eyE x MALIN+GOETZ 】Malin+Goetz NYC Flagship store
馬上就要在西岸L.A.開分店的M+G真的有越來越popular的趨勢,這個月要帶大家來參觀的就是Malin+Goetz的紐約旗艦店!雖然說是旗艦店,但這間位於Chelsea的店舖其實是一間超級迷你的店,夾在兩間店舖中間,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錯過了。
Malin+Goetz的產品包裝有一種很奇特的親切感,尤其是擺在一起的時候,給人很舒服的感覺(難怪很多愛用者都習慣在浴室裡擺一整套,極有可能是因為擺一排的那種整齊感實在太好了)
以顏色來替產品分類這個概念也很有趣,我一直到去店裡參觀的時候才恍然大悟。
紅色是美髮產品,綠色是身體保養,藍色包裝則是臉部保養,簡單明瞭。
整間店裡最讓我無法移開視線的,就是這些假手們!搭配紅色磚牆實在詭異的好討喜。
樂高狀的這個東西是用來裝藥或是各類小物小盒子(恐龍好搶鏡頭)。
因為創辦人Andrew和Matthew希望將這間旗艦店擁有Apothecary(傳統的藥局)的概念,這裡也販售一些其他品牌的產品,同時也是他們兩人自己愛用的東西,大多是organic和強調成分天然的產品。

M+G的蠟燭應該是我個人目前清單上最想要的東西了,口袋名單還有同樣也是貴族路線的Cire Trudon、Diptyque和Fresh的Sake蠟燭(最近研究蠟燭的心得:品質好壞真的差很多!不過也要先存錢...)
除了保養品外也有男士修容的道具,陳列的方式真的有點像老式的藥局。
因為Chelsea區喜歡帶狗出來散步的人很多,店裡隨時都準備一大罐狗餅乾給狗狗們當點心。
最後要感謝親切的店員Jake替我介紹這間可愛的小店
大家有機會來紐約的時候可以去逛逛:
(MALIN+GOETZ) Chelsea
177 Seventh Ave
b/w 20th + 21st Sts
New York New York 10011
+1 212 727 3777
M-F 11-8, Sat 12-8, Sun 12-6
b/w 20th + 21st Sts
New York New York 10011
+1 212 727 3777
M-F 11-8, Sat 12-8, Sun 12-6
tags:
10/10,
85eyE x MALIN+GOETZ,
Candle,
Chelsea,
Flagship Store,
New York,
Yvette's
2.16.2012
Chanel Makeup's love letters
Chanel的化妝品系列在2/14情人節當天在官網發表了這個超可愛的Love Letters服務!共有16個Chanel字母可以選擇,每一個字母當然都是由Chanel的化妝品組成的,選好字母之後可以將訊息用e-mail傳給對方,我想女生收到這個Chanel訊息應該會開心的不得了吧!
p.s: 超喜歡第一個字母的囧臉!
http://chanel-makeup-confidential.chanel.com/
2.14.2012
NYC Subway Riders' Portraits by Sophie Blackall
雖然紐約的地鐵一向以,嗯,“髒亂”著稱,但其實每一個地鐵站都各具特色,並且總是可以在這些擁有百年歷史的地下道裡找到十分有趣的藝術作品。近年來紐約交通局(MTA)也持續在進行Art for Transit的計劃,希望藉由與地鐵相關的創作或表演藝術,鼓勵市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這次MTA找來Brooklyn based的插畫家Sophie Blackall,透過她精緻生動的筆觸描繪出紐約地鐵乘客群像,想像畫中這些就是平常坐(站)在你前後左右的人,忍不住要讚嘆她捕捉人物形象的功力!
*更多Sophie Blackall的作品 on etsy
*MTA Art for Transit
影片中有Sophie創作的情形,真的很厲害呢!
*更多Sophie Blackall的作品 on etsy
*MTA Art for Transit
2.07.2012
LOST IN FASHION: Liu Bolin x Harper's Bazaar
Angela Missoni
中國當代藝術家劉勃麟 (Liu Bolin) 近年來以他的“隱身城市” (Hiding in the City) 系列作品知名,在歐洲和美國也都相當受到歡迎。這些照片作品每一張都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去準備,最多長達十個多小時。在這些畫面裡,他將自己本身當作一塊畫布,完完全全地與背後環境融為一體。
Photo credit: Liu Bolin
2.02.2012
Diane Arbus - Jeu de Paume
“A photograph is a secret about a secret. The more it tells you the less you know.”
- "Five Photographs by Diane Arbus." Artforum, volume 9, pages 64–69, May 1971
「一張照片是一個關於一個祕密的祕密。它告訴你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認識Diane Arbus這位傳奇的美國女攝影師,就算不了解她的背景,也可能早已看過她的作品。從去年底到今年二月,在巴黎的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的Diane Arbus特展一直是人氣十足,展出的作品高達兩百餘張,是首次在法國舉辦的大型回顧展。
1923年,Diane Nemerov出生於一個富裕的紐約皮草商家庭,13歲認識她的愛人Allen Arbus,18歲結婚。兩人對於攝影都充滿興趣,以「Diane & Allen Arbus」之名發展,一路順遂,並為不少時尚雜誌像是Harper's Bazaar及Vogue等拍攝照片。而後,Diane由商業攝影轉向更深入的攝影研究,並於1956年認識她的導師Lisette Model。1956年認識另一位重要好友Marvin Isreal,這些人影響了Diane的攝影風格,她的攝影題材也漸趨嚴肅。變性人、遲緩兒、雙胞胎、天體營、中產家庭的生活剪影都是Diane Arbus的攝影對象,不少人批評她以拍攝「怪胎」獲取注意,在道德議題上也承受不少壓力。但她所感興趣的,比起那些人特殊的外表 (亦或殘缺), 還不如說是在其背後強烈的故事性。她曾說過,
" Most people go through life dreading they'll have a traumatic experience. Freaks were born with their trauma. They've already passed their test in life. They're aristocrats."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害怕他們將經歷一個慘痛經歷,而怪胎則帶著與生俱來的創傷。
他們已經通過了人生中的測試,他們是貴族。」
Diane Arbus的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張照片中那些人物泰然自若的神情。他們自然流露的神態,訴說著每個不同的人生故事。看她的作品是趣味十足的,因為你會不自覺的開始想像,按下快門時那另一個時空 。

Child with Toy Hand Grenade in Central Park, N.Y.C. 1962

Identical Twins, Roselle, N.J. 1967

Teenage Couple on Hudson Street, N.Y.C., 1963

A Young Man in Curlers at Home on West 20th Street, N.Y.C. 1966

Untitled 6, New York, 1970-1971

Mexican dwarf in his hotel room, New York, 1970

Lady Bartender at Home with Souvenir Dog, New Orleans, 1964
Diane Arbus於48歲在家自殺身亡。她對攝影界有相當大的影響,許多代表性作品也時常被討論。那天下午我看完展覽的當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但那些相片主角們各式各樣的神情卻像是印在腦子裡般格外清晰。

Diane Arbus (1923-1971)
* 電影「皮相獵影」(英文原名「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由Nicole Kidman主演) 即是以Diane Arbus生平改編,講述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如何經由神祕人發掘自己對攝影的熱情 (電影加入大量虛構元素以增添戲劇化)。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