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2011
The Heard and the Unheard-Soundscape Taiwan in Venice Biannual 2011
這次到威尼斯主要是為了藝術界的雙年展盛事,除了可以看各個國家館的展覽之外,當然也不能錯過遠渡重洋而來的台灣館《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今年的代表藝術家蘇育賢跟王虹凱分別用不同角度切入了台灣底層小人物的那些不被重視的"聲音",非常有趣又令人省思!
蘇育賢的作品《那些沒什麼的聲音》分別請台灣的外籍漁工、拾荒者和流浪漢唱出自己的聲音,還成立了獨立音樂品牌Indi-Indi,在展場除了可以看到他們的music video之外,還可以買到他們發行的專輯,甚至還贈送由拾荒者回收的塑膠樂器!
王虹凱的作品《咱的做工進行曲》則是收錄了雲林製糖廠那些退休的員工們的聲音,王虹凱特地邀請他們回到昔日工作的地方錄下他們生活環境的聲音,在展場古蹟式的投影牆壁放映下非常有懷舊的感覺!
除了藝術家的作品之外,這次也特別展出台灣音樂的資料庫,展場特別也布置成有點像酒吧的隨性感覺,讓參觀者更可以了解台灣聲音的社會脈絡,真希望藉由這次雙年展可以多讓世界了解台灣!
P.S: 這次雙年展的藝術家獎是曾經介紹過的Christian Marclay的《The Clock》! (文章在這)
蘇育賢的作品《那些沒什麼的聲音》分別請台灣的外籍漁工、拾荒者和流浪漢唱出自己的聲音,還成立了獨立音樂品牌Indi-Indi,在展場除了可以看到他們的music video之外,還可以買到他們發行的專輯,甚至還贈送由拾荒者回收的塑膠樂器!
王虹凱的作品《咱的做工進行曲》則是收錄了雲林製糖廠那些退休的員工們的聲音,王虹凱特地邀請他們回到昔日工作的地方錄下他們生活環境的聲音,在展場古蹟式的投影牆壁放映下非常有懷舊的感覺!
除了藝術家的作品之外,這次也特別展出台灣音樂的資料庫,展場特別也布置成有點像酒吧的隨性感覺,讓參觀者更可以了解台灣聲音的社會脈絡,真希望藉由這次雙年展可以多讓世界了解台灣!
P.S: 這次雙年展的藝術家獎是曾經介紹過的Christian Marclay的《The Clock》! (文章在這)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