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2009

BFI:Ozu's Tokyo Story

BFI即將在一月推出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的一系列電影,對影迷來說是個不可錯過的好機會!小津安二郎在東京大地震之後一年(1923)進入日本的電影產業,將他所有的青少年時光花費在當時進口的好萊塢電影當中,在19歲那年加入了松竹映画(從此之後就再也沒離開過)擔任攝影助理,並在短時間成為助理導演和編劇,嘗試學習好萊塢式的拍攝技巧。在擔任導演五六年之後,他開始鞏固自己獨一無二的電影風格,在他死後成為後人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許多小津的早期電影大多已經遺失,那些僅存的作品可能會讓那些熟悉他晚期作品的影迷們感到驚訝。這次放映的最早作品是在1937年-小津被徵召入伍的那一年,關於一群無所事事學生的喜劇,和幫派與罪犯們的故事,都是以非常好萊塢的方式所拍攝的-明顯的與小津意欲向Harold Lloyd, Lubitsch致敬-卻又充滿了實驗性和獨特的日式風格。在1932-3年前,小津開始開創自己的風格-也就是David Bordwell所稱的小津的"poetics":一種恬淡自然的敘事方式,卻又充滿了小津自己獨特的幽默。例如在轉換場景時,往往也會將鏡頭停留幾秒鐘再換場,其目的除了帶給觀眾反芻加強深刻的印象,同時,它往往也是劇中人從一個場所走到另一個場所的時間節奏計算;更是帶給觀眾心理上的準備。這是小津極獨特的手法,也正是小津自己一再強調他想捕捉人類生活中自然的節奏,因為他認為那是最美的。

晚期的小津風格(我們現在稱作“Ozu-esque“)開始處理一些寫實風格的小市民電影即《彼岸花》、《早安》、《浮草》、《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以及《秋刀魚之味》,並誠實的將當時的日本人生活與感情表現出來,例如家庭、職場、生離死別等每個人生中都不可倖免的問題做省思,特別是在後期作品中,在他這種坦然地接受現實的描繪雖然有些不忍;但對於能抱持這種超脫的人生觀的小津,我們不得不說他真是一個東方的生活藝術哲學家。

這次放映的作品請參考BFI網站

Yasujiro Ozu
Celebrate one of cinema's greatest masters
1 January - 27 February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